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公司动态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价值理念及具体内涵

来源: 作者:科研院 日期:2025年04月24日

引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精准锚定企业发展的价值坐标,为科研创新与团队协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科研院党委基于集团研发中心的全新定位,充分融合科研院的发展战略、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员工的价值导向,特制定符合科研院工作实际的价值理念“明德、弘志、善思、笃行、匠心、精技、崇实、拓新”

  价值理念将作为科研院战略决策与日常行为的根本准则,引领全员以思想共识明确发展目标文化基因凝聚创新活力共同谱写科研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科研院企业价值理念具体内涵诠释

  所谓明德原意是指光明正大的品德。出自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明白家国之德天下之德,大德是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真挚情感,是中华儿女立志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国有企业的干部员工来讲,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守公德就是要坚守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和工作之德,就是要恪守新时代的公序良俗。当下社会守公德,就是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养成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素养,尊崇勤勉敬业、追求卓越的职业道德。严私德就是个人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恪守正确的道德认知,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塑造坚定的道德意志,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将自身的道德素养汇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廉洁自律、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慎独、慎微、慎初、慎欲,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不踩高压线。

  典范: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清正廉洁为底色,将“明德二字贯穿科研生涯。明大德:放弃美国优渥条件,领军“两弹一星”工程,以家国使命奠定中国航天基石守公德:坚守科研为民初心,严拒学术浮夸,倡导“坐十年冷板凳”的治学精神严私德:生活简朴、捐资助教,晚年恪守“不题词、不写序、不赴应酬”原则克己奉公树立典范。他以道德力量卓越成就印证“明德”乃科学精神之本

  所谓弘志,就是要树立和弘扬远大的志向。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12字为内核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勇毅前行,用丰硕的科研成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伟大号召。集团党委、董事会对新科研院的定位,是要充分发挥集团研发中心功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心无旁骛搞科研,创新工艺材料切实解决困扰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实现提质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全院科研工作者,务必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科技创新任务目标,立大志、立长志、立远志、立实志,用宏大的志向振奋创业的激情,用明确的志向锚定前进的方向,用切实的志向聚合前行的动力。

  典范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以“国之重器不容受制于人”为毕生之志,立下“此生属于祖国”的誓言。他隐姓埋名三十载,用算盘和秤砣完成核潜艇上万组数据计算,带领团队从零突破“七朵金花”核心技术;为保密科研,他断绝与家人联系,父亲病逝未能送终,母亲仅能从杂志中的模糊背影中寻得儿子踪迹1988年,64岁的他亲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挑战极限深潜,用生命验证“深潜人生”的终极答案。

  所谓善思,就是要善于思考。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学子要树立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立足实践、敢为人先,在学习和研究中善于思考、勇于突破,以创新思维回答时代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研工作者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行业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就是因为他们是这个行业中最善于思考的群体。善思源自勤思,善思者应该执着于专业领域的重点难点,善于发现问题,乐于不断求索,并在持续思考中捕捉灵感、收获成就、得到满足。善思者的大脑总在飞速运转,是脑力活动质量和效率最高的知识精英。善思者一定要接受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具备科学严谨的治学和科研态度。善思者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取舍。

  典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以“善思突破传统,创新提取青蒿素攻克抗疟难题在上世纪60年代传统药物失效时,她从《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获得灵感,以跨学科思维结合中医经验与现代科学突破性用低温乙醚萃取法提取青蒿素,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拯救数百万人生命,成为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所谓笃行,就是要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忘我前行。《礼记·中庸》将学问划分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步骤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所谓“学问思辨、身体力行”。“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笃行就是知行合一的最后实现阶段——身体力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科研工作者绝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要把研究成果切实落到实处、指导实践。做科研从事的是对未知世界探索求解的工作,科研的过程是艰辛、枯燥、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淡泊名利、戒浮戒躁,不为虚名所扰,不因功利所惑不受得失所困,不被暂时的挫折阻碍前行的脚步,心无旁骛向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无论社会洪流如何起伏、人心思变如何动荡,都能坚定不移地去推行、去践行、去授惠于人,这才是真正的“善思而笃行”。

  典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一生诠释知行合一的“笃行”精神。他专注杂交水稻研究,突破技术封锁,以“三系法”颠覆传统理论,十年磨一剑实现亩产跃升;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杂交水稻覆盖全国半数农田,助力中国用9%耕地养活20%人口;晚年攻坚盐碱地水稻,拓荒生态治理真正将科学真理化为普惠世界的实践丰碑。

  所谓匠心,就是要有工匠精神。“此心仅方寸,去天唯咫尺。欲付子孙耕,先自竭吾力。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阐明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的背后是一份对事业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是对自己的工作和劳动有高度的价值认同,将其视之为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科学研究的过程漫长而枯燥,“坐冷板凳”是常有的事,仅凭外在的物质条件无法支撑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走下去。自发的热爱、坚韧的秉性才是科研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应该凭借着一腔热忱投身科研事业,将这份热忱常怀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典范:中国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用40年的坚守和专注,诠释了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在比纸还薄的火箭燃料箱体上,他手持焊枪用0.16毫米宽焊缝托起千吨推力创下3万米无瑕疵焊缝纪录,为攻克新型发动机喷管焊接难题,他直面2000℃高温与强辐射环境,视网膜灼伤后仍摸索出反变形补偿,让长征五号的心脏跳动出中国精度为北斗导航系统、探月工程、载人航天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谓精技,就是要精湛技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庄子·天道》中说,“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水平的科技研发能力才是研究型企业和科研人员安身立命的底气。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吸纳高质量人才、研究高水平课题的实力。作为辽宁省交通行业的重点研究型企业,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拥有不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但我们切不可止步于此,亦不可固步自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国内先进交通科研机构的差距还很大,唯有不断精进技术方能行稳致远。大家要尽快转变思维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于以往掌握的技能要精益求精,而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则要虚心学习。集团要求我们要提高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之所以许多同事对“创新”一词闻之色变,一提到创新就愁眉苦脸、不知所措,归根结底还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底气不足。打铁还需自身硬,科研院未来必定要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披荆斩棘,专业技术能力就是我们的“砍柴刀”。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既要往内看也要往外看。往内看我们自身的积淀。这些年科研开发中心立项了不少课题,各个业务部门参与了不少工程项目,有哪些还能继续深挖的,我们要梳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往外看就是要对标顶尖企业,从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虚心学习,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未来。此外还要广交“盟友”,尤其是交通相关专业比较知名的高校及研究团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弥补我们专业理论层面的不足,借助外力建强科研团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辜负集团的期望,担起“智库”这一角色。

  典范南仁东作为中国天眼FAST工程总工程师,以22年专注突破诠释精技”真谛:他带领团队攻克主动反射面控制、500米超大索网结构等世界级难题,首创毫米级动态调整的4450块反射面板系统,使中国射电望远镜技术领先世界20年;更以科学不容误差”的极致追求,生前设计的升级方案持续提升设备性能,使FAST迄今(截止到2024年11月)已发现1000余颗脉冲星,用生命践行从万米高空坠落也要保证每个数据绝对精确的科研信仰,将人类深空探测精度推向新纪元。

  所谓崇实,就是要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意思是,只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会耽误国家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如果科研人员一味地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以追求奖项荣誉为目标,忽视成果转化应用,研究成果往往束之高阁,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助长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科研工作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科研工作者要勤于深入生产一线,善于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让问题从“生产线”走到“实验室”,成果从“实验室”回到“生产线”,形成产研结合的正向循环。

  典范:方正集团奠基人王选院士坚毅不拔的科研哲学诠释崇实”精神:他带领团队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将实验室的数学算法转化为印刷厂的激光照排机,独创轮廓加参数汉字处理技术,使中文排版效率暴增千倍;创立方正集团打通产学研链条,推动全国报业三年淘汰千年铅印传统,让中国印刷技术全球市占率超80%,实现从实验室建模到车间量产的闭环创新,真正把科研成果铸成生产力。

  所谓拓新,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2025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科研工作者常常要在原始创新的“无人区”探索、跋涉,所面临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这需要极大的勇气。诚然,创新成果可遇不可求。在探索的道路上往往存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情况。惧怕失败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能够坚定信念,在“无人区”中走得更远一些再远一些,遇到创新成果的概率也会大一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便是科学研究的使命和意义!从事科研工作不能迷信学术权威,也不能盲从既有学说,要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尤其是青年科研工作者,不能因为自身经验有限就墨守成规、画地为牢,要拿出年轻人的无畏精神,多尝试、多磨砺,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经验中获得灵感。工作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们更要勇于打破经年积累的思维定势,顺应变化,与时俱进。

  典范: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以自主创新重写国际规则,彰显颠覆性拓新”精神领衔突破经典通信框架,主导研制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建成“京沪干线”量子通信网,打造“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与“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其团队攻克星地量子传输、单光子探测等核心技术,主导制定全球首个量子密钥分发ISO标准。《自然》杂志称其推动中国从“跟跑”跃升为“量子革命领跑者”

  明德弘志、善思笃行、匠心精技、崇实拓新。科研院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担负起新的任务和使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我们要以爱国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把握大局、抓住机遇,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助力新科研院、交投集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